Tag: 成長

懶惰的孩子

有一位學生,常被父親斥責他懶惰 ,常上網,孩子很不愉快。事情是當他升上中學之後,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及動力,尤其對某些科目,一直都不能合格。他會擔心成績,但當他嘗試對著書本溫習,意識就開始離開身體,要用很大的力度集中,才能維持數分鐘。然後腦袋又空白一片,根本不能集中,心很累,有心無力。試過要用45分鐘,才能完成一題中一代數。 當他感到無力沮喪的時候 ,唯有上網令自己愉快一些。父親見狀,會提醒他溫書,會建議不同方法。當父親看到孩子不在溫習,總覺得孩子是為了躲懶而去逃避溫習,斥責他太懶惰。但其實孩子心理上已經排斥溫習,是潛意識的反應。背後可能有很多原因,令孩子潛意識拒絕溫習。

有時家長看到孩子不願意,很慢地去做一件事,會即時提供方法去完成事情。因為我們都很習慣要用最有效,最短的時間去解決問題。但有時一些行為總會有背後的原因,如果願意去了解,才會找到最終原因。一個習慣或者價值觀的形成,並不是一朝一夕的。對於溫習,如果以往在學習上有不愉快經歷,而孩子選擇忍受,去執行父母或師長的意思。潛意識就會累積這些不愉快情緒,記憶在潛意識的某處。到累積到一定分量的時候,再有相似的情境發生,這些情緒就會爆發,影響了行為。尋找及明白了解這些情緒的源頭,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溝通,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向。

#情緒#相處#成長#潛意識

孩子自信的來源

有很多家長都曾與我說,他們的孩子不夠自信,想他們更有自信,然後讓他們參加一些朗誦比賽或學習做司儀等。如果孩子是外向願意表現自己的話,的確可以從中學習面對人群,表現自信了。有些不太敢但又有能力,為滿足父母的要求結果都做到了。有些可能嚇怕了而不敢再參加。自信的表現每個人都有所不同, 外在表現自信也未必代表內在自信 。

孩子的內在自信是來自自身成長的經歷,排斥自己或接納自己。如果排斥自己,不相信自己可以有能力做到,有時面對挑戰時就會害怕或者選擇逃避,會表現出成人眼中的不自信。

排斥或接納大部分都受父母影響,在成長中的孩子,父母必然是他們心中的榜樣以及明燈。是一個可依附的安全舒適區。父母最理想的是接納孩子有能力的部份,同時也接納孩子一些不完美的地方,給他指引,引導他成長。然而當你排斥孩子的時候,他們是感覺得到的。當你越接納孩子的任何部分,就算是一些不足之處,引導他向好,孩子也會更接納自己,自然內在會更自信。

#情緒#自信#相處#成長

顯示較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