懶惰的孩子

有一位學生,常被父親斥責他懶惰 ,常上網,孩子很不愉快。事情是當他升上中學之後,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及動力,尤其對某些科目,一直都不能合格。他會擔心成績,但當他嘗試對著書本溫習,意識就開始離開身體,要用很大的力度集中,才能維持數分鐘。然後腦袋又空白一片,根本不能集中,心很累,有心無力。試過要用45分鐘,才能完成一題中一代數。 當他感到無力沮喪的時候 ,唯有上網令自己愉快一些。父親見狀,會提醒他溫書,會建議不同方法。當父親看到孩子不在溫習,總覺得孩子是為了躲懶而去逃避溫習,斥責他太懶惰。但其實孩子心理上已經排斥溫習,是潛意識的反應。背後可能有很多原因,令孩子潛意識拒絕溫習。
有時家長看到孩子不願意,很慢地去做一件事,會即時提供方法去完成事情。因為我們都很習慣要用最有效,最短的時間去解決問題。但有時一些行為總會有背後的原因,如果願意去了解,才會找到最終原因。一個習慣或者價值觀的形成,並不是一朝一夕的。對於溫習,如果以往在學習上有不愉快經歷,而孩子選擇忍受,去執行父母或師長的意思。潛意識就會累積這些不愉快情緒,記憶在潛意識的某處。到累積到一定分量的時候,再有相似的情境發生,這些情緒就會爆發,影響了行為。尋找及明白了解這些情緒的源頭,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溝通,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向。